280余件展品打通“时空轴”,邀观众走进2200余岁古城
280余件展品打通“时空轴”,邀观众走进2200余岁古城
280余件展品打通“时空轴”,邀观众走进2200余岁古城大运河畔,一座玉璋造型的博物馆亮相,犹如掀开“历史之眼”。6月14日,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试运行开放(kāifàng),“千年之城——路县故城遗址历史文化展”同步揭幕,289件(套)展品宛若打通(dǎtōng)一条跨越2200余年的“时空轴”,带领(dàilǐng)观众走进(zǒujìn)汉代古城,触摸历史。

在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展厅内,参观者在遗址展厅观看不同年代地层。
汉代“古井(gǔjǐng)群”原址呈现
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的立面(lìmiàn)幕墙,仿城墙砖形式设计,古韵悠悠。它从外观上看(kàn)有点“矮”,与遗址共存,向下“生长”。

图为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展厅。
2016年,路县故城遗址在北京城市副(fù)中心建设考古勘探中被发现,将通州的(de)(de)建城史至少提前到2200年前的西汉初期。“从2016年发掘至今(zhìjīn),考古工作持续进行。”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(yánjiūguǎnyuán)孙勐介绍,该遗址以汉代路县城(xiànchéng)址为中心,周围发现了众多与县城同时期的房址、窑址、水井、道路(dàolù)和灰坑等遗迹,外围墓葬区清理了近万座各时期墓葬,“它们是研究秦汉时期城市建设和北京地区燕文化的重要实物例证。”
如今,这些考古发现汇聚于1500平方米的基本陈列展厅。289件(套(tào))展品按照“千年路城 蓟东要冲”“由路而潞(lù) 传承延续”“沧桑故城(gùchéng) 时代变迁”“璀璨新城 古今同辉”4个部分,完整(wánzhěng)展现路县故城遗址从战国至明清时期的发展脉络。
博物馆还打造了2000平方米的(de)遗址展厅(zhǎntīng),原址展示路县故城遗址区内保留(bǎoliú)的3座西汉时期水井(shuǐjǐng)、1座东汉时期水井、1座汉魏时期陶窑址。“我们累计清理出200多座两汉时期水井,这是(shì)北京地区首次考古发掘并记录的汉代井群。”孙勐说,展厅里原址展示的方形、七边形木构井,是目前北京地区发现的同类型遗存中规模最大的。

在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展厅内,参观者在多媒体展项中了解汉代筑城的场景。
文物(wénwù)“坐标”细解古城风貌
展览开篇,第一个出场的(de)文物就足够亮眼——一件玉石串(chuàn),由蓝绿色、乳白色、红色的宝石和玉髓珠饰组成,它出自路县故城遗址的一处大型战国墓葬,是路县地区古有人居(jū)的实证与史证。这些材质的珠饰多见于内蒙古、辽宁和吉林等地,是先秦时期(shíqī)的北京地区与北方游牧民族(yóumùmínzú)文化交流的见证。
由“城外”走进(zǒujìn)“城内”,一批带有汉字的(de)文物,是最生动的历史注脚。
一件陶罐的(de)肩部有一处(yīchù)戳印陶文(táowén),释读为“亭”,与秦始皇推行(tuīxíng)的“市亭制度”密切相关。“它反映了国家‘大一统’的形势。”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副馆长刘乃涛解读,这件陶罐是(shì)秦代在路县设置行政管理机构的实物见证,当时,陶器、漆器(qīqì)等手工业品要经过市亭检验合格,并加盖带有“市”“亭”字样的印记,方能上市流通,“陶罐上的‘亭’字,类似于‘产品合格证’。”

在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展厅内,参观者在驻足观看一件带盖陶鼎。
一块西汉时期的“千秋万岁(qiānqiūwànsuì)”瓦当,承载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它反映了西汉路县(lùxiàn)秦砖汉瓦的时代风貌,与陕西关中地区汉代帝都、帝陵遗址发现的同类型(lèixíng)瓦当形制相仿。
还有一方唐代的墓志,记载了墓主人、幽州潞县县丞艾演葬于(yú)“潞县甄升乡,古潞城南一里平原”。其中,“古潞城”即为路县故城(gùchéng)城址。这块墓志是考古人员确定路县故城位置的重要坐标(zuòbiāo)。

在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展厅内,汉代饮宴场景吸引参观者驻足。
两座(liǎngzuò)墓葬“入住”展厅
依托科技手段,更多(duō)考古新发现得以实景还原。两座(liǎngzuò)不同时期的墓葬“入住”展厅。
一座辽代砖室墓,是2017年在通州区东夏园地铁站发掘出土的。考古人员利用扫描复原技术,在考古现场拆解后,使用原物在馆内复原。“这座仿木构(mùgòu)砖室墓,不仅墓门(mén)外侧保存有较为完好的砖作(zhuānzuò)门楼,墓室(mùshì)内壁还有桌椅、灯台、门窗等精美砖雕图案。”刘乃涛说。
另一座金代壁画(bìhuà)墓出土于(yú)2019年。登上景观台细看,四壁存有砖影和(hé)壁画,内容(nèiróng)涉及墓主人夫妇宴饮(yànyǐn)图、妇人启门图、侍女点灯图、男仆备马图等,画面色彩丰富、笔触生动。“我们对壁画进行了全景式扫描、整体迁移保护,配合多媒体互动展示,反映辽金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。”刘乃涛说,一同(yītóng)展出的文物也均出自这座墓葬,有盆、盏、熨斗、壶、釜、剪子、簸箕等,它们(tāmen)与墓中的壁画一起,描绘了古人真实的生活场景。

在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展厅内,参观者在仔细观看金代壁画墓。
“今后,随着路县故城遗址考古不断有新发现(fāxiàn),博物馆的展品还将(jiāng)增加。”孙勐说,将适时拓展遗址发掘情况、汉代郡县制、北京地区汉代城址概况等相关知识,直观呈现(chéngxiàn)田野考古发掘现状。

图为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展厅内金代壁画墓壁画局部。
路县故城(gùchéng)遗址公园和博物馆(bówùguǎn)自6月14日(rì)14时启动“馆园一体”试运行开放。博物馆开馆时间为周二至周日9时至17时(16时30分停止入馆),周一闭馆(法定节假日除外(chúwài))。观众无需预约,凭有效身份证件免费参观。
更多热点速报、权威(quánwēi)资讯、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
来源:北京日报客户端(kèhùduān)
记者:李祺瑶,武亦彬(wǔyìbīn)

大运河畔,一座玉璋造型的博物馆亮相,犹如掀开“历史之眼”。6月14日,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试运行开放(kāifàng),“千年之城——路县故城遗址历史文化展”同步揭幕,289件(套)展品宛若打通(dǎtōng)一条跨越2200余年的“时空轴”,带领(dàilǐng)观众走进(zǒujìn)汉代古城,触摸历史。

汉代“古井(gǔjǐng)群”原址呈现
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的立面(lìmiàn)幕墙,仿城墙砖形式设计,古韵悠悠。它从外观上看(kàn)有点“矮”,与遗址共存,向下“生长”。

2016年,路县故城遗址在北京城市副(fù)中心建设考古勘探中被发现,将通州的(de)(de)建城史至少提前到2200年前的西汉初期。“从2016年发掘至今(zhìjīn),考古工作持续进行。”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(yánjiūguǎnyuán)孙勐介绍,该遗址以汉代路县城(xiànchéng)址为中心,周围发现了众多与县城同时期的房址、窑址、水井、道路(dàolù)和灰坑等遗迹,外围墓葬区清理了近万座各时期墓葬,“它们是研究秦汉时期城市建设和北京地区燕文化的重要实物例证。”
如今,这些考古发现汇聚于1500平方米的基本陈列展厅。289件(套(tào))展品按照“千年路城 蓟东要冲”“由路而潞(lù) 传承延续”“沧桑故城(gùchéng) 时代变迁”“璀璨新城 古今同辉”4个部分,完整(wánzhěng)展现路县故城遗址从战国至明清时期的发展脉络。
博物馆还打造了2000平方米的(de)遗址展厅(zhǎntīng),原址展示路县故城遗址区内保留(bǎoliú)的3座西汉时期水井(shuǐjǐng)、1座东汉时期水井、1座汉魏时期陶窑址。“我们累计清理出200多座两汉时期水井,这是(shì)北京地区首次考古发掘并记录的汉代井群。”孙勐说,展厅里原址展示的方形、七边形木构井,是目前北京地区发现的同类型遗存中规模最大的。

文物(wénwù)“坐标”细解古城风貌
展览开篇,第一个出场的(de)文物就足够亮眼——一件玉石串(chuàn),由蓝绿色、乳白色、红色的宝石和玉髓珠饰组成,它出自路县故城遗址的一处大型战国墓葬,是路县地区古有人居(jū)的实证与史证。这些材质的珠饰多见于内蒙古、辽宁和吉林等地,是先秦时期(shíqī)的北京地区与北方游牧民族(yóumùmínzú)文化交流的见证。
由“城外”走进(zǒujìn)“城内”,一批带有汉字的(de)文物,是最生动的历史注脚。
一件陶罐的(de)肩部有一处(yīchù)戳印陶文(táowén),释读为“亭”,与秦始皇推行(tuīxíng)的“市亭制度”密切相关。“它反映了国家‘大一统’的形势。”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副馆长刘乃涛解读,这件陶罐是(shì)秦代在路县设置行政管理机构的实物见证,当时,陶器、漆器(qīqì)等手工业品要经过市亭检验合格,并加盖带有“市”“亭”字样的印记,方能上市流通,“陶罐上的‘亭’字,类似于‘产品合格证’。”

一块西汉时期的“千秋万岁(qiānqiūwànsuì)”瓦当,承载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它反映了西汉路县(lùxiàn)秦砖汉瓦的时代风貌,与陕西关中地区汉代帝都、帝陵遗址发现的同类型(lèixíng)瓦当形制相仿。
还有一方唐代的墓志,记载了墓主人、幽州潞县县丞艾演葬于(yú)“潞县甄升乡,古潞城南一里平原”。其中,“古潞城”即为路县故城(gùchéng)城址。这块墓志是考古人员确定路县故城位置的重要坐标(zuòbiāo)。

两座(liǎngzuò)墓葬“入住”展厅
依托科技手段,更多(duō)考古新发现得以实景还原。两座(liǎngzuò)不同时期的墓葬“入住”展厅。
一座辽代砖室墓,是2017年在通州区东夏园地铁站发掘出土的。考古人员利用扫描复原技术,在考古现场拆解后,使用原物在馆内复原。“这座仿木构(mùgòu)砖室墓,不仅墓门(mén)外侧保存有较为完好的砖作(zhuānzuò)门楼,墓室(mùshì)内壁还有桌椅、灯台、门窗等精美砖雕图案。”刘乃涛说。
另一座金代壁画(bìhuà)墓出土于(yú)2019年。登上景观台细看,四壁存有砖影和(hé)壁画,内容(nèiróng)涉及墓主人夫妇宴饮(yànyǐn)图、妇人启门图、侍女点灯图、男仆备马图等,画面色彩丰富、笔触生动。“我们对壁画进行了全景式扫描、整体迁移保护,配合多媒体互动展示,反映辽金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。”刘乃涛说,一同(yītóng)展出的文物也均出自这座墓葬,有盆、盏、熨斗、壶、釜、剪子、簸箕等,它们(tāmen)与墓中的壁画一起,描绘了古人真实的生活场景。

“今后,随着路县故城遗址考古不断有新发现(fāxiàn),博物馆的展品还将(jiāng)增加。”孙勐说,将适时拓展遗址发掘情况、汉代郡县制、北京地区汉代城址概况等相关知识,直观呈现(chéngxiàn)田野考古发掘现状。

路县故城(gùchéng)遗址公园和博物馆(bówùguǎn)自6月14日(rì)14时启动“馆园一体”试运行开放。博物馆开馆时间为周二至周日9时至17时(16时30分停止入馆),周一闭馆(法定节假日除外(chúwài))。观众无需预约,凭有效身份证件免费参观。
更多热点速报、权威(quánwēi)资讯、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来源:北京日报客户端(kèhùduān)
记者:李祺瑶,武亦彬(wǔyìbīn)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